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

"國家偷走我的錢" 讀後感


本書作者是個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忠實擁護者,認為國家擁有操作貨幣的力量就是讓我們生活越來越辛苦的根源。接下來會摘要本書重點,不過以下這部影片已經很好的解釋本書最精華的部分:"現今紙幣制度的缺陷在哪裡?"


1. 通貨膨脹:
大部份人看到這個詞都會想到是"物價變貴了"。不過這只不過是症狀的表現,並不是真正的病因。真正的原因在於:現今的貨幣制度讓生出更多"錢"變得更加容易,只要在電腦上敲幾個按鍵就可以生出很多"新錢"在市面上流通(ex: 舉債,信用放款),而實體的資源並沒有增加,導致個別單位的"錢"的購買力下降,所以我們感受到"東西變貴了"。本書指出,現在的主流貨幣制度(紙鈔)就是造成年年都在通膨,財富差距嚴重被重新分配的根本原因。

2. 為何紙幣制度導致財富被重新分配?
紙幣和信用制度,可以說是現代版的五鬼搬運,把普羅受薪階級的錢悄悄地往上層挪去。假想現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非常穩定,某個企業家或者政府因為突然需要大量的錢,所以向銀行貸款或舉債,導致市場上總額貨幣突然上升了。這些拿到"新錢"的人在物價還未上升時悄悄買入各種資產,然後這些"新錢"一層層往下流通,拿到這些"新錢"的店家再把錢拿去購買其他商品,導致那些商品漸漸價格提高,等到錢到了可憐的最底層手中時已經變成"舊錢",購買力相對第一手拿到"新錢"的人來說已經沒有那麼強,變成了相對的輸家。

資產市場的價格一直上揚,也是貧富差距持續被拉大的原因之一。有些家庭的收入只能糊口,不會有多餘的錢去投資股票,更不可能去買房、購屋作為出租自住使用。一般家庭即使有餘力存點小錢,也很難承擔資產投資必然的風險起伏。反觀早就已經擁有資產的那群人,可以從市場上揚時獲利,還可用現有的資產擔保去貸款更多的"新錢"來投資股市於房地產。這就是為何作者認為現在的紙鈔制度讓我們工作時間越來越長,也越來越貧窮的原因。

3. 沒有白吃的午餐:
作者一再強調:理想狀況下,若想要借錢投資,那麼就必須先有一部份的人存夠了錢,並且願意犧牲掉短期內使用這筆錢的權力/承擔風險,把錢借給需要投資錢的人。現在因為錢的產生太容易了,許多人把隨便貸就有的款項做"不負責任的投資"。短期那些屢上媒體頭條的獲利新高,都是用"新錢"來創造的。大家的價值觀也逐漸在改變,大家不必再勤勞工作,不必儲蓄和節儉,想要富有就去股市中賭個幾下,做一些冒險的投資,在這人人瘋狂舉債的年代,轉身就可以暴富。不過可以預見的是,這種狀態持續不了多久,因為新投資的資金,不是來自儲蓄,而是來自新生的錢。景氣崩盤的後續效應影響到下一個世代(看看日本,失落的10年 -> 20年 邁向30年?),大家很不能適應突然變窮。在這個情況下,最想笑出來的或許就是政府了。景氣的循環,將有壟斷貨幣能力的政府權力推向最高點,政府可以名正言順的干涉更深,比方說整頓銀行和保險公司,設立國家統一收費系統,將錢用在失業就記得補助措施,還有拯救岌岌可危的大企業,確保很多人的工作不受威脅。不過似乎很少人想到,造成這種狀況的始作雍者之一不就是那個讓利息低廉,放款容易的政府嗎?難怪書中一開始就說,想要政府來救經濟,根本就是「請鬼拿藥單」。

4. 一些心得...
這本書講了很多歐盟的銀行放款制度/政府如何插手干預市場/造成的社會現象等等,但是我心中有幾個key words一直重複出現:"健保""公務員退休金制度"。再一次強調,現在所擁有的福利,都是預支我們未來的收入,或者下一代的資產得來的。還在工作的人每個月的勞保費/預繳退休金,絕大部份那些錢真正的流向其實是拿去支付我們上一代的保費/退休金。你還在期待你每個月繳少少的退休金提撥,真的在你退休的時候會有多厲害的購買力嗎?每年舉債印新錢,1.5%通膨率+複利的力量,再加稅賦會一直增加,醒醒吧,幾十年後當你退休,那些錢早就變成沒購買力的"舊錢"了。 我們的看似美好的健保制度也是建立在壓榨醫療人員上,還有一直印新錢的狀態下才支持得住的。一直印新錢會產生什麼後果,上文和書中都有很清楚的點出了。

關於公務員退休金問題,我認為已經無生產力的人們薪水竟然比正在勞動的人力還要高,已經失去了"保障最基本生活"的初衷,勞動人口必須更勤奮的工作才能支撐著這些債務壓力。能撐到何時?這樣大家都超時工作的社會成本,壯年人口沒時間力氣撫育下一代,很快的嚴重的代價就會來到(人口老化,年齡斷層)

本書作者宣稱此著作是專門打臉2015年出版的著作"二十一世紀資本論",所以看完"國家偷走我的錢"立刻就訂了此書。另外在閱讀完此書後也開始對"比特幣"的概念感到興趣。

我不認為短時間內我們有機會捨棄掉紙幣/信用制度,作者提倡的先儲蓄在投資概念實在太難實行,也違反人性。我想現行制度使得資金寬鬆,雖然會產生許多壞帳,但也讓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得以實現。看看本書,瞭解真實的金錢世界規則是怎麼運行的,也可以看透政府宣稱的"福利"政策,背後實際上在打著什麼算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